电话:051-931908321
传真:0327-34354170
邮箱:admin@sfddu.com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来人大楼1642号
张晴 《偶然》 布面综合质料 240x280cm 2019文/张晴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具有其奇特性,千百年以来名士辈出,诗文璀璨,形成了具有世界性、今世性、民族性的今世文化。我的从艺历程,也是扎根脚下这块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
我自幼生活在苏州文衙弄,与明代文征明故宅艺圃为邻。自七岁起,祖父便在敦伦堂严格地督导我习书,督促我养成了天天习书的习惯,引发了我学书的兴趣与信心。
逐日临帖不是简朴地抄书。早晨读帖、白昼临帖、晚上默帖,每临一个字皆严格把关,做到一字一关。例如临“天地玄黄”时,若“天”字没写好,那就一遍又一各处临,直至写好“天”字,方可写“地”字。
“第一个字写欠好,第二个字很难写好”,这是父亲常嘱咐的一句话。张晴 《等候》 布面综合质料 145x235cm 2020为了让我在艺术上全面提升,父亲率我拜章太炎门生毛羽满为师。羽满恩师精诗词、藏书画、善鉴赏,对我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与摆设:由其教授我声韵,由瓦翁先生教授我书法,由张辛稼先生教授我花鸟画,由吴羖木先生和吴振声先生教授我山水画,由吴吉如先生教授我人物画、古琴和摄影,由张寒月先生教授我篆刻及拓印。羽满恩师是我父亲的挚友。
拜师时,他送我的晤面礼即是一本欧阳询九成宫楷字帖,另有一锭从清宫庭中流传出来的烟墨。随后,他带我去拜书法家瓦翁先生为师。
羽满恩师立即吟出一联,由瓦翁先生书赠与我。上联为“自是君身有仙骨”(杜甫句),下联是“但开民风不为师”(龚自珍句)。此联寄托了两位恩师对我艺术与人生的厚望。
张寒月先生是印学虞山派的传人,我常去他家学习治印。他为我刻了三方印作为晤面礼:“吴门张晴”(赵古泥法)、“张”(圆形姓印)、“日青画”。
羽满恩师为我取“日青”之名用于书画。今后,我在书法、绘画及作文时也常用“日青”之名。张晴 《迷墙》 纸上自制彩墨 83x129cm 2015为了让我肃敬章氏学业,羽满恩师携我前往章太炎先生老宅,参见章太炎夫人汤国梨先生。90多岁的汤先生敏捷且健谈,眼光有神,立即送我《章太炎重订三字经》,循循善导,句句诵读。
羽满恩师像个教育总监与督导,全面相识我向列位先生求教的历程。每周,当我完成了列位先生部署的作业,须先面呈羽满恩师,所有作业在获得他认可后,方能去向列位先生求教。固然,列位先生对我的指导内容也会禀告羽满恩师。我自幼习书也极其习惯这种严谨的传统教育模式。
张晴 《玫瑰大地》 纸上自制墨 170x390cm 2015我最喜欢听羽满恩师说民国风云及名人轶事,因为那些人与事都与他有着种种关联。虽然他长年得病卧床,又有严重白内障,可是他用6B的铅笔写一手传神的张黑女魏碑。笔笔见其铮铮之气,洞其抱朴守拙的气质。
他晚年的诗文和通信由其口述,均由我记载,再用工致的字体誊写清楚,并署名由我誊写。其时孙中山随从秘书田恒先生等常收到由我誊写的书信,他们纷纷来信询问羽满恩师“张晴是何许人,书法写得工致”云云。羽满恩师通常先容我均是“张晴小友为我声韵之学者,善书画。”由此,我与诸多前辈有了一段“书画忘年交”的韵事。
这让我在向列位先生求教与列位前辈交游的历程中,进一步明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气脉和艺术精髓。张晴 《真如》 纸上自制墨 109x260cm 2018正是因为先生们的悉心教诲,让我在诗、书、画诸方面获得了整体希望。
上小学时,我的书法与绘画已名列榜首,并在小学五年时进入苏州市环红少年宫美术班和书法班接受正规训练。就读初中时,我对书法和绘画的热爱有增无减,家人反而有了担忧。因我家祖辈一直推行“工业救国”这一强国理念,希望全家子孙都学工科,而我恰恰把书画艺术当成了主业。这样的压力让我心田猛烈动荡,却也坚定了自己对艺术的热爱。
无论家人怎样劝说,我都执意坚持,并立志无论日后发生什么,都要全心全意地走上为艺术奋斗的门路。父亲虽也劝说,但其心田却喜欢和赞赏我的坚持。事实上,正是他多年的栽培与诸位恩师的培育,为我踏上艺术之路打下坚实的基本。
19岁生日时,羽满恩师赠我一首词,由张辛稼先生书:“年十九,正在用功时,孝以事亲须勉力,郑虔三绝诗书画,学术要精思”,落款为“张晴小友,调寄忆江南,羽满倚声,霜屋老人为之书”。待我长大,划分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求学,划分在方增先老师和卢沉老师门下学习绘画与书法,越发体悟到每个时段恩师教诲的深度与温度。
张晴 《雪山》纸上自制墨 70x229cm 2018几十年来,我始终牢记“求木之父老,必固其基础;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的理念,明白艺术研究与创作不仅要反映今世生活,还要转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和价值。“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
今天,我在艺术创作实践与思考中,越发意会到此话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在罗致古今中外文化养分的历程中,我勉力在继续中转化,在学习中创新,在艺术门路上不停探索,力图在笔墨书写之间映带出“中国精神”的源源洪流。
张晴作者简介张晴,策展人,艺术家。1964年生于苏州市。
现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中宣部第六批文假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中组部第二批“万人计划”哲学与社会科学领武士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文化部优秀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助教班;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美术史学史专业博士研究生,获美术学博士学位;同济大学修建与都会计划学院修建系世界修建理论与历史博士后。1991年至1999年,任苏州博物馆陈列宣教部主任;1999年至2011年,任上海美术馆副馆长兼上海双年展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全面卖力组织与筹谋“上海双年展”;2011年至2017年,任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筹谋部主任;2017年迄今,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本文来源:亚搏手机版app下载-www.sfddu.com
电话:051-931908321
传真:0327-34354170
邮箱:admin@sfddu.com
地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来人大楼1642号